因為不懂保健食品法規,所以廣告總是被罰錢嗎?本文詳細解析保健食品法規 6 大重點,助你掌握保健食品標示法規的精髓,避開常見違規陷阱,合法又有效地推廣產品。
內容目錄
身為業者必須注意的 6 條保健食品法規

在競爭激烈的保健食品市場中,無論是製造商、進口商還是銷售商,都必須謹慎遵守相關法規。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六大關鍵法規重點,協助業者合法經營。
保健功效必須通過科學審查認證
宣稱有保健功效的產品在上市前,都必須送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進行專業評估。由營養學、食品科技、藥物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審查小組,將仔細審視產品的原料成分,確認是否確實具備宣稱的保健功能,如提升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機能等。
禁止誇大不實和醫療效能宣傳
在產品的行銷推廣方面,法規明確設下了界線。保健食品的廣告絕對不能出現虛假浮誇的內容,更不允許使用「治療」、「診斷」、「預防疾病」等涉及醫療效能的字眼。防止消費者誤以為保健食品具有藥物的治療作用。
當今市場上,不乏見到以「完全根治某疾病」或「百分百達到減重效果」等誇張用語作為宣傳的案例。這些都屬於違反法規的行為。
取得許可才可標示為健康食品
根據規定,任何打算標示或宣傳為健康食品的產品,製造商或輸入商都必須事先取得主管機關的許可。在核發許可證之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會對產品配方、製造流程等資料進行全面審查,確保符合安全標準且具有實質的保健功效。唯有通過這道把關,業者才能合法使用「健康食品」的名義進行產品標示與推廣。
製造過程需符合衛生及安全標準
保健食品的製造,必須嚴格遵循良好作業規範的要求。從原料的採購、產品的製造加工,一直到成品的儲存運送,每個環節都需要符合嚴格的衛生安全標準。
違法產品將被沒入銷毀並高額罰鍰
對於違反規定的健康食品,法規訂有明確的處置方式。一旦產品被查獲有違法情事,將面臨兩大後果:首先,違規產品會被主管機關當場沒入並進行銷毀;其次,違法業者將被處以高額罰鍰,最高金額可達新台幣 200 萬元。
舉例來說,如果某公司未經過申請許可,就擅自在產品包裝上標示「健康食品」的字樣,一旦被查獲,不僅產品會被強制下架並銷毀,公司還將面臨嚴厲的罰款。這樣的懲處機制,有效遏阻了不肖業者的違法行為,同時也保障了守法廠商的權益。
消費者受損害可主張退貨及賠償
為了全面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法規特別訂定了相關的賠償條款。當消費者購買到標示不實或具有誇大宣傳的保健食品時,可以依法要求退貨退款。更重要的是,如果因食用不當的保健食品而導致身體不適或其他損害,消費者有權向業者請求醫療費用或其他相關的損害賠償。
💫延伸閱讀:保健食品趨勢別錯過!把握這6種保健品類型
保健食品跟健康食品一樣嗎?標示錯誤竟會觸法!
了解保健食品法規之後,現在來聊聊「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有什麼差異,許多人以為兩者意思相同,然而,從法規的角度來看,這兩者存在顯著的差異。錯誤的標示不僅會誤導消費者,更可能觸犯法律。
「健康食品」是一個受法律保護的專有名詞,受到《健康食品管理法》的嚴格規範。必須具備實質的保健功效,功效都要經過科學實驗證實,能夠增進民眾健康或降低疾病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功效並不等同於醫療效能,不能宣稱具有治療或矯正疾病的作用。
「保健食品」則是指由天然食材經過精製、加工或配方調製而成的產品,能補充日常營養並幫助調整體質。雖然某些產品含有保健相關的成分,但若是未經科學驗證,就不能宣稱任何保健功效,只能作為一般食品銷售。 保健食品涵蓋了四大類別:特殊營養食品、機能性食品、膳食補充食品,以及健康食品。
特殊營養食品
為了滿足特殊生理狀況而設計的產品,比如亞培安素、減重代餐,或是糖尿病營養配方,都是針對特定營養需求所開發的產品。
機能性食品
機能性食品則是在基本營養素之外,還添加了具特定健康成分的食品,目的在於幫助調整體質,如市面上常見的益生菌產品或優酪乳。
膳食補充食品
主要用於補充特定營養素或調節特殊生理機能,常見的產品包括葡萄糖胺、綜合維生素或是維生素 B 群補充劑。
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是唯一經過官方認證,經過嚴格的認證程序,有科學證據支持能幫助調節生理機能或維持健康,通過認證的產品會獲得「小綠人標章」。一般食品不能隨意宣稱是「健康食品」或具有健康食品的保健功效,這不僅可能誤導消費者,還會觸犯相關法律規定。
目前衛生福利部已開放 13 項可以宣稱的保健功效,包括:骨質保健、調節血脂、不易形成體脂肪、護肝、免疫調節、延緩衰老、胃腸功能改善、調節血糖、抗疲勞、輔助調節血壓、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
了解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的差異不僅對消費者很重要,對業者更是必要的知識。由於健康食品涉及複雜的法律規範,建議尋求專業廠商的協助,以確保產品的合法性和消費者權益。
💫延伸閱讀:保健食品分類全攻略,從種類到選購只需要看這一篇
保健食品標示法規:健康食品必須加註的 4 類事項
健康食品與一般保健食品都需要標示:品名、內容物名稱、淨重/容量或數量、食品添加物名稱、製造廠商資訊(若為輸入產品則需註明國內負責廠商)、有效日期、營養標示。
除此之外健康食品還必須標示:許可證字號、「健康食品」字樣及標準圖樣、保健功效成分及其含量、保存方法及條件,以及下列四類加註事項:
功效宣稱方式
健康食品在說明保健功效時,必須依據其認證方式進行不同的標示:
- 如果是透過科學理論推論得知的功效,必須註明「功效由學理得知,非由實驗確認」。
- 如果是經過動物實驗證實的功效,則要標示「經動物實驗結果,有助於該特定保健功效」。
產品使用注意事項
不同形態的健康食品需要標示不同的注意事項:
- 膠囊和錠劑類產品要標示:本產品非藥品,供保健用,罹病者仍需就醫;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勿過量。
- 其他形態的產品則要標示:本產品供保健用,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
特殊成分的警語要求
- 含糖量標示:如果每日建議攝取量含有 17 公克以上的精緻糖,必須特別標示糖的含量並提醒注意熱量攝取。
- 魚油警語:含魚油的產品要提醒特定族群(如孕婦、糖尿病患者等)使用前諮詢醫生。
- 紅麴警語:含紅麴的產品要警告可能與降血脂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造成健康風險。
標示規範與過渡期
- 所有警語和注意事項的字體顏色都要和背景顏色有所區別,確保清晰可見。
- 對於在這個規定生效前製造或進口的產品,可以繼續販售到效期結束。
這些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消費者能夠充分了解健康食品的成分、功效和可能的風險,從而做出明智的選擇。同時也規範了廠商的標示責任,確保產品資訊的透明度。
保健食品法規三大違規類型,一定要避開!
在保健食品市場中,廣告違規問題一直是主管機關關注的重點。讓我們深入了解最常見的三大違規類型,協助業者避免觸法。
提升免疫力
在所有違規案例中,宣稱提升免疫力的廣告位居違規類型之首,通常涉及了過度誇大產品功效,或是做出缺乏科學依據的宣稱。
以某益生菌產品為例,其廣告宣稱能「改善脹氣」、「使腸道形成保護膜」、「抑制壞菌生長」、「加速排毒」等效果。這些描述不僅涉及誇張且易讓消費者產生誤解,更可能暗示產品具有醫療效能,明顯違反相關法規。
減肥瘦身
減肥瘦身類產品是第二常見的違規類型,往往涉及具體數字的誇大宣傳,或宣稱不切實際的效果。
一個典型的違規案例是某公司的瘦身產品廣告。該廣告宣稱產品可以「抑制脂肪吸收 87% 」,並強調使用者「僅僅只需 3 個月,經臨床實驗證實腹部脂肪面積大幅減少 15.3 平方公分」。更有消費者見證表示「持續吃了半年,總共瘦了 17 公斤」。這些具體的數字宣傳不僅缺乏科學依據,更可能誤導消費者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
顧眼睛
第三常見的違規類型是宣稱對眼睛健康有幫助的廣告,某些產品廣告中聲稱產品可以改善關節疼痛、治療骨質疏鬆,甚至能解決筋膜炎等問題。這類宣傳涉及誇大不實醫療效能,嚴重違反法規。
避開保健食品法規地雷就找專業團隊|交擎生技
在保健食品市場上,合規是產品成功的關鍵之一,尤其是在法規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加艱鉅。交擎生技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資源,致力於幫助客戶應對市場挑戰,避免法規雷區,實現產品的高效上市。
優質原料資源
交擎生技在全球範圍內精選優質的原料供應,確保每個成分都經過嚴格的檢驗,符合國際標準。我們與本地農場合作,確保在最佳採購時間取得新鮮的天然原料,並使用最先進的專利技術進行加工。這樣不僅保留了原料的營養價值,也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
五大專利與專業配方設計
交擎生技擁有五大專利技術,這些技術應用在原料萃取、發酵等製程中,有助於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專業配方設計團隊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能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定制化配方設計,無論是新進公司還是已有經驗的企業,都能獲得針對性解決方案,幫助產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精準市調
市場調查是保健食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交擎生技透過大數據分析和消費者行為研究,為客戶提供精準的市場洞察。調查團隊能幫助企業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趨勢,從而制定出更加精準的產品開發和營銷策略。
全方位產品規劃
交擎生技不僅提供配方設計和原料供應,還涵蓋了從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到量產的全方位產品規劃服務。我們的專業團隊會全程跟進,協助客戶快速推動產品上市,並確保產品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具有競爭力。
💫延伸閱讀:保健食品 OEM/ODM/CDMO 傻傻分不清楚? 1 張表格了解其中差異!
保健食品業者必讀!產品文案用詞界線一次看懂
在保健食品市場中,廣告用詞的選擇至關重要,業者需謹慎避免觸犯相關法規。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只有通過科學實證並取得認證的保健食品,才能在宣傳中標示具體的功效。然而,許多業者對於用詞的界線不甚明瞭,常因誤用誇大詞句而觸法。為了協助業者更清晰地掌握法規,以下將說明如何在文案中合規使用用詞,以及介紹常見的違規用語。
保健食品法規用詞認定基準
根據食藥署的規定,保健食品在廣告或標示中只能宣稱通過認證的 13 種保健功效,這些功效包括護肝、抗疲勞、調節血脂、免疫調節等。不具科學證據支持的產品則是按照「一般食品」管理,不得在廣告中誇大或誤導消費者,宣稱產品具醫療效能。
常見的違規用詞包括與治療或預防疾病相關的字眼,如「預防」、「改善」或「治療」等字眼。例如,「改善體質」屬於違規用語,因為它暗示產品具有醫療效果,而「幫助調節體質」則屬於可接受的詞彙,這類描述更傾向於支持性的作用,而非直接治療。
常見違規用語總整理
- 涉及醫療效能:不允許的用詞包括「防止便秘」、「壯陽」、「治療失眠」等,這些詞句暗示產品能預防或治療具體的健康問題,屬於明顯違規。
- 涉及誇大生理功能:如「增強記憶力」、「增強抵抗力」、「改善體質」,這類詞句可能引發消費者誤解,誤認為產品能顯著改善健康狀況,屬於誇大宣稱。
- 涉及外觀變化:如「豐胸」、「減肥」、「美白」等,這些詞句常見於美容或瘦身產品的廣告中,然而它們均屬於過度誇大或虛假宣傳。
在撰寫產品文案時,需特別注意用詞,確保符合法規要求,以免因為誤用而遭受處罰。
四個撇步讓你的保健食品廣告吸睛又合法

主管機關在審查食品廣告時,會從整體表現來判斷是否違法,包括文字敘述、產品名稱、圖案和符號。為了避免踩到法律紅線,業者應該在行銷策略中找到平衡點,既能吸引消費者,又能符合法規。具體作法可以參考下列四個撇步:
善用原料的諧音詞
避免直接提及療效時,你可以巧妙運用原料的諧音詞來強化產品特點。例如:使用「靈芝」作為產品成分時,可以用「靈機一動,增添活力」這類諧音詞,讓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產生聯想,增強品牌記憶點。不僅符合法規,還能讓廣告更具趣味性和創意。
正確描述適合使用的族群
在廣告中避免直接指出特定健康問題或疾病,例如:將「適合骨質疏鬆者」改為「適合年長者」或「適合注重骨骼健康者」,既能準確傳遞產品的適用性,又不會違反法規。同時,可以在情境中描述產品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讓廣告更貼近消費者。
避開身體器官用詞
在描述產品功效時,應避免提及具體的身體器官。使用較為抽象的描述,例如:「幫助保持身體活力」代替「保護心臟」或「促進肝臟健康」。知名的廣告詞「蹲下去,爬起來」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生動描述了身體狀況的同時又沒有提及具體器官,使廣告既吸引人又不違法。
以客觀事實取代療效宣稱
療效宣稱最容易違法,但可以透過客觀事實來強調產品的優勢。例如,不要直接說「美白效果顯著」,而可以說「使用後感覺肌膚光澤更加亮麗」,不僅避免法律風險,還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保健食品業者如何申請健康食品標章?
為了確保保健食品行銷符合法規並避免受罰,建議業者考慮取得健康食品標章。這樣不僅可以合法進行產品推廣,還能提升消費者信任感。健康食品標章的申請流程依據「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進行,下面介紹具體的申請步驟與審查程序。
依「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準備資料進行申請
業者需要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食品管理法」的規定,準備申請所需的文件及資料,包括產品功效試驗報告、安全性評估等。具體要求可以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找到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 。
區分第一軌及第二軌審查
申請健康食品標章有兩種審查路徑可供選擇,取決於產品的特性及需求。
- 第一軌:個案審查
這種審查模式適用於較複雜或創新產品,需經過初審、複審及健康食品審議小組的審查,產品還需通過保健功效及安全性等測試。此過程耗時較長,約需 240 天,但產品可宣稱的功效內容比較多元。 - 第二軌:規格標準
適用於已經具備規格標準的產品,如魚油或紅麴類健康食品。此類申請過程較簡化,免除複審,且審查時間相對較短,約 120 天,然而產品功效需依照既定格式標示,無法進行過多變化 。
💫延伸閱讀:保健食品研發好做嗎? 5 大保健食品開發流程階段一次看!
保健食品法規要注意什麼?|常見問題
打造高品質保健食品的好夥伴|交擎生技
創新技術與優質原料是保健食品產業的致勝關鍵。交擎生技憑藉多年的產業經驗,擁有五大專利技術與專業的研發團隊,並提供市調協助、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到量產的全方位產品規劃服務,為您打造獨特且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台灣保健食品公司交擎生技成立於 2017 年,提供多款益生菌及薑黃飲等保健食品,每款保健食品皆是由交擎生技研發,堅持採用純淨天然的原料,以獨家專利工法製成。
交擎生技的產品有多重專利及認證保障,基於前期產品研發與行銷經驗,能提供保健食品代工 OEM / ODM 的一條龍服務,與您攜手守護消費者健康,交擎生技與您一生好交情!